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局近日公佈了2013年電影市場數據,全國總票房217.69億元,同比增長27.51%,其中國產影片票房127.67億元,占比58.65%,同比增長54.32%,國產片年度票房再次戰勝進口片。(1月6日《新京報》)
  又到年終盤點時,又是一年高票房。票房再次刷新紀錄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無限魅力與廣闊前景。面對高票房,相信不少導演、電影人會自我感覺不錯,國產片年度票房戰勝“好萊虎”似乎更讓我們看到了國產片的美好未來。然而果真如此嗎?
  國產片年度票房再次戰勝進口片,這樣的對比其實並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。客觀而言,這種對比本身就是不公平的。因為我們所看到的只是票房金額的累積,而沒有去看國產片與進口片數量的對比。2013年國產片產量是638部,而引進的進口片只有34部,這樣的票房對比還有什麼太大的意義。換而言之,如果取消引進電影的配額限制和對國產電影的扶持政策,最後究竟會鹿死誰手?
  國產電影的進步與成長是明顯的,這當然是成績。但評判國產片與進口片的優劣不能只看票房,還要看電影的內在品質。簡而言之,如果只有票房而無口碑,那這種票房就帶有泡沫的性質。其實目前中國電影的票房有點像我們過去所追捧的GDP,唯GDP論導致我們犧牲了環境與資源,唯票房論則讓國產片陷入了票房的泥潭不能自拔。
  2013年的電影市場,出現了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》、《狄仁傑之神都龍王》、《中國合伙人》、《西游降魔篇》等33部票房過億的影片,成績似乎不錯。但進口片只有34部,卻有27部票房過億,這就很能說明問題。票房相當的情況下,數量才是問題的關鍵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,我們國產片海外累計票房和銷售收入14.14億元人民幣,而美國8家公司2013年海外票房總計超過123.5億美元,其中當然離不開中國市場的貢獻。
  奧斯卡是中國電影的心結,國產片戰勝“好萊虎”也只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。我們有了票房,卻沒有品質。人家是以一抵十,我們是以十抵一,這就是差距所在。除了數量上的差距,國產片的電影類型還比較的單一,中國故事還沒有變成世界故事,題材類型還是以武俠、愛情、喜劇為主,優秀的動畫片和大製作的科幻片寥寥無幾。正因如此,國產片要想戰勝“好萊虎”,還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,而這需要中國電影人繼續努力。
  文/徐剛  (原標題:警惕高票房背後的“虛假繁榮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b60rbhqq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